从老家回来后,她开始克制自己的脾气。
比如怎样改掉马虎的习惯,怎样让孩子动感统合,眼睛看的和脑袋想的,协调表达到笔尖上。
小小的书写不好,小小妈忍耐了几次就开始拍桌子,母女俩吵闹了半个多小时才把作业写完。
她认为,眼下孩子的成绩跟很多东西挂钩。
比如原来一周‘吼’五次,制定目标要求自己下周‘吼’两次,慢慢递减直至‘零吼叫’。
而她的这种改变源自于小小姥姥的劝说和小小的恐惧。
鹏鹏妈回顾了陪孩子走的这一路,总结了一个规律:一、二年级时,总是“吼”孩子的坐姿和学习习惯;三、四年级时,总为孩子作业的对错上火;到了五、六年级,能把她惹急的,通常是孩子的学习态度。
小小妈的烦躁突然消散,姥姥的话又浮上心头,她赶紧抱着孩子连声道歉。
“有个‘高潮迭起’的词,儿子都上初一了,‘迭’字还不认识!我告诉了他,顺嘴要求他把拼音写给我。
本报记者 李松林 周明杰
Copyright © 2008-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