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小小妈妈也建议,孩子的课外作业尽量少让家长配合完成,批改也不应该交给家长。
如今,鹏鹏妈觉得“吼”孩子的次数已在减少,她也意识到“吼”孩子发泄的不过是坏情绪,对解决问题并没有太大帮助。
“我最生气的是他的态度,这不是超纲的题,我讲着他还不认真听,一边摆弄着水杯,心不在焉。
鹏鹏妈回顾了陪孩子走的这一路,总结了一个规律:一、二年级时,总是“吼”孩子的坐姿和学习习惯;三、四年级时,总为孩子作业的对错上火;到了五、六年级,能把她惹急的,通常是孩子的学习态度。
“吼”百害无一利,家长需学四招
这中间,每次快到忍耐极限时,她都会迅速离开孩子,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刷手机。
Copyright © 2008-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