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惠宁代表(山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党中央对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特征的重大判断。
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新旧动能加快转换,总量突破9万亿元,质量效益稳步提升;把创新体系建设作为首要任务,强化基础研究和创新,产业链、创新链加速实现“双向融合”,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坚持环保整治和产业转型统筹考虑,推动“重化围江”和苏北小化工问题联动解决,努力为未来发展腾出空间;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等叠加机遇,扎实推进“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系统谋划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高起点打造扬子江城市群,各方面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积极回应社会关切,立足乡村振兴,坚持“四化”同步,实施苏北农村住房条件集中改善,扎实推进脱贫攻坚,积极做好教育等民生领域改革,民生福祉有了新的提升。
我们瞄准科技成果转化这个世界性难题,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大力推进“三重一创”建设,重点发展智能家电、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人工智能五大产业,着力打造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
我们要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着力下好创新“先手棋”、走活高质量发展“一盘棋”。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党中央对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特征的重大判断。
抓创新是大道理,能创新是硬道理。
具体工作中,我们紧紧围绕构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先进材料、能源化工和数字经济“5+1”现代产业体系,建立省领导联系指导重点产业工作机制,稳步推进企业优胜劣汰,发挥军民融合发展优势,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整合用好计划募资规模超过1000亿元的省级产业投资引导基金,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支持产业发展,着力打造一批万亿集群、千亿企业,让现代产业体系的“四梁八柱”支撑更加牢固,有力推动四川经济高质量发展。
我们在举措上奋力以改促转,推动财税体制改革、国企国资改革、开发区改革、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等基础性引领性改革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出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30条”,构建起了推动转型发展体制政策的“四梁八柱”。
安徽创新能力连续7年位居全国第一方阵,引领全省生产总值首次登上3万亿台阶。
Copyright © 2008-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