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汗淖尔,蒙古语意为“白色的水洼”,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与河北省张家口市交界地带,流域总面积达7359平方公里,是中国华北地区最大的季节性湿地。史称“漠南盐池”的察汗淖尔湖水一直养育着察汗淖尔草原,抵御着蒙古高原无情风沙的摧残。
增雨增雪、围封保护、河道疏浚清淤、地下水超采治理……按照“湿地面积不减少、功能不降低、性质不改变”的原则,商都县推进察汗淖尔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保护。
阴林告诉记者,湿地恢复,首先要选择适地植物。“即使是北方常见的耐碱植物,也必须经过人工铺沙隔离碱土、单独移栽育苗钵、滴灌浇水等一系列复杂的工序才有成活的可能。”
中国品牌节发起人兼秘书长王永表示,该榜单将行业话语权、社会影响力、社会责任、公众形象等作为重要评选指标。
山西太原万柏林区玉泉山景区樱花盛开。 韦亮 摄
如今燕麦草、小杂粮、覆膜马铃薯等耐旱作物“当家”,以水定粮改变了察汗淖尔湿地周边农业形态。庞学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种植燕麦草,只搞“雨养”农业,不使用地下水。成本下降,加上轮作和“水改旱”补贴,亩效益可比种甜菜增加200元人民币左右。
Copyright © 2008-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