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对我而言,十个诺贝尔奖也换不来一个西湖大学。
施一公说,他前四十年做了一件事,就是成家立业;又用了十年做了第二件事情,就是帮助母校清华大学迅速地发展生命学科,参与创建了两个学院,扩大了一个学院。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主持会议。
后来,施一公赴美深造,在全美一流的约翰 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攻读生物物理学及化学博士学位。
记者:你自己要回来的?
施一公:改变我的母校,改变清华的学生,希望三分之一的清华学生能够在个人奋斗实现自我价值的时候,脑子里有一个大我。
施一公:我认识一个企业家叫邓营,我给他说了西湖大学的理念,他特别激动,他说我可以捐三千万给西湖大学,他的企业很小规模,一年的营业额大概就一个多亿,还养了几百人,他挺难的。
施一公:非常尴尬,我有时候真想是考一考,如果考第一得到的捐钱多我就考去了。
在施一公的成长过程中,小我与大我的冲突一直存在。
在美国,施一公有着广阔的事业发展前景和优越的生活条件,但是2007年,40岁的他却作出了一个让许多人不解的决定:全职回国,回到母校清华大学。
Copyright © 2008-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