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一公:因为从小到大这种心理不平衡一直存在,纵观过去一两百年三四百年,我们对世界科学的产生技术的发展新的知识的发明发现,贡献太小。
这个理念的实施,源于2011年欧美同学会上的一次谈话,那个时候,施一公是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院长,国家千人计划联谊会的会长。
我从来没把这个东西放在眼里,不仅当时没放在眼里,就连我穷困潦倒的时候,做博士生拿几百块美元收入的时候也没放在眼里。
他们的建议很快就得到批复。
她回到郑州第一件事告诉孩子说,妈对不起你,把留给你的钱,捐给了西湖大学支持教育去了,她万万没有想到孩子说,我本来就能自食其力,你们把钱捐给教育,捐给西湖大学就对了。
在筹款的过程中,几十年没离开大学校园的施一公进一步了解了中国的社会现实,也了解了中国的企业和企业家。
施一公如此描述理想的大学:“我们希望五年以后、十年以后,这里可以聚拢一大批世界顶尖的科学家,在这里从事最尖端的科学研究,做出最有意义的科学成果,培养最优秀的青年学生,用自己的才智尽情地探索科学知识前沿,推动人类进步,造福全世界”。
Copyright © 2008-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