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中国越来越国际化,本土和海归博士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消除,可能少数学校还有这样的差别待遇,我所在的学校已经不存在这种差异了。
今年2月,北京师范大学叶晓梅、梁文艳发表在《教育与经济》期刊上名为《海归教师真的优于本土教师吗?》的文章写道:通过分析基于中国研究型大学46个教育学院(部)的教师样本,海归教师发表英文论文的可能性较大,但当两类教师都发表英文论文时,海归教师并没有表现出优势。
如果选择调剂,张婉琳认为自己大概率会被调剂到一些比较偏远的地区,与南京大学失之交臂,但不调剂又不知道明年会怎样。
第二次调查是2012~2013年,针对残疾人群体开展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调查。
张婉琳身边有一位已是“二战”的学长,今年的成绩居然比去年还低,她完全不敢想这位学长要承受多大的痛苦。
由此可见,尽管本土博士在北大、清华新任教师中所占比例超过一半,但是这些本土博士绝大多数具有境外博士后经历。
薛明非常佩服能够坚持“二战”“三战”的考生。
Copyright © 2008-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