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鹏妈回顾了陪孩子走的这一路,总结了一个规律:一、二年级时,总是“吼”孩子的坐姿和学习习惯;三、四年级时,总为孩子作业的对错上火;到了五、六年级,能把她惹急的,通常是孩子的学习态度。
上个学期,她印象中“吼”孩子的次数不超过十次,这个学期定了“最多吼六次”的小目标。
虽然她和鹏鹏爸都是博士学历,但她自认为并不是“鸡血”妈妈。
“家长也知道‘吼叫式’辅导作业不对、孩子压力大等,但就是控制不住,根本原因是竞争和评价机制造成的。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孙宏艳说。
但那种氛围下就是不能忍。
本报记者 赵喜斌
这中间,每次快到忍耐极限时,她都会迅速离开孩子,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刷手机。
“我最生气的是他的态度,这不是超纲的题,我讲着他还不认真听,一边摆弄着水杯,心不在焉。
“暴怒和情绪差是一种坏习惯。
Copyright © 2008-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