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过后,春天的样子在位于中国北疆的内蒙古自治区才逐渐显现:桃花朵朵开,候鸟北归来。
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1700亩、退化林防护修复工程3.7万亩、发展旱作雨养农业100万亩……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察汗淖尔湿地“颜值”飙升。
作为察汗淖尔湿地面积最大的县域,商都县委书记高永斌认为,“察汗淖尔湿地退化根本原因在于水位下降,治理重点在增绿抑尘,选择耐盐碱植物、低耗水作物为湿地‘梳妆’。”
春天一来,商都县农牧和科技局局长庞学峰便忙于入农户、进田头,落实低耗水作物种植计划。“从前都是把旱地改良为水地,提高农业单产。现在‘水改旱’,只为保护察汗淖尔湿地。”
资料图。图为夏季的察汗淖尔湿地。 察汗淖尔湿地保护中心供图
清明过后,春天的样子在位于中国北疆的内蒙古自治区才逐渐显现:桃花朵朵开,候鸟北归来。
察汗淖尔,蒙古语意为“白色的水洼”,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与河北省张家口市交界地带,流域总面积达7359平方公里,是中国华北地区最大的季节性湿地。史称“漠南盐池”的察汗淖尔湖水一直养育着察汗淖尔草原,抵御着蒙古高原无情风沙的摧残。
Copyright © 2008-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