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华大学担任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的7年里,施一公带领清华生物学科取得长足进步,在结构生物学领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他遭受过不少拒绝,也收获了很多感动。
2009年之前的25年里,清华大学生命学科在《科学》和《自然》期刊一共只发表过一篇文章,而在2009年之后的八九年间,清华大学却在这两本顶级期刊上发表了80多篇文献,通讯作者、第一作者均来自清华大学,这几乎可以说是大学发展的奇迹。
一次谈话激发办学梦想 中国要为世界科学做出更大贡献
这座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由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型研究型大学,从筹建之初就受到广泛关注。
钱重不重要?重要,但是我认为男子汉大丈夫把钱作为最重要的东西去奋斗,全完蛋了。
2015年,施一公联合饶毅以及南方科技大学校长陈十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等人,向国家领导人提交了《关于试点创建新型民办研究型大学的建议》。
在施一公的成长过程中,小我与大我的冲突一直存在。
Copyright © 2008-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