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鹏鹏妈觉得“吼”孩子的次数已在减少,她也意识到“吼”孩子发泄的不过是坏情绪,对解决问题并没有太大帮助。
平日里同事和邻居对她的印象也是“温和、开朗、有文化味”,不敢相信她也会“吼”孩子。
就第一天坚持没吼,只是说话带点讽刺之类的,昨天又犯了。
小小妈妈自责不已,且也有了更深刻的反思:之所以吼孩子,其实还是在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
“想发火时,不妨深呼吸三次,或者出去走一下;又或者,滞后三分钟再与孩子说话。
而她的这种改变源自于小小姥姥的劝说和小小的恐惧。
鹏鹏的这种认知来自于爸爸多次事后“抹稀泥”,“妈妈是女的,女性都比较情绪化,咱们男的得让着她。
但那种氛围下就是不能忍。
开学后仅一周,用光吼叫“配额”
轻松愉快的氛围,将促进学习。
Copyright © 2008-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