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颖 文并摄
一进教室,记者看到,每4个课桌椅凑在一组摆成个方桌,学生围坐在桌旁,面向同组的同学。
在教学过程中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课堂上的教学活动更是发生着本质的变化”,陈辉介绍说,别看讲解的时间短,但老师们课前做了很多准备工作,教师之间率先形成了共同体,每个学科以教研组为单位,研究如何推动“学习共同体”教学,每个教研组都要研讨“学习共同体”心得和详细具体的教研计划。
课桌椅摆放的变化,带来课堂学习氛围的变化,而最有感触的就是学生们。
比如这节“北京一日游”,按照常规的教学方式,可能主要是老师讲,而学习共同体则“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就需要设定好背景,让孩子们通过讨论自己去寻找答案,通过共同学习,得到的不仅仅是老师讲的知识,而是学生自己获得的能力。
”而要说“刚才那个同学讲得好有趣,我们再听他说一遍好不好?”“刚刚那位同学说的是什么意思,你能用你的话说一下吗?”要更多地使用类似“你的想法从哪里来”、“接着上面同学继续谈谈你的想法”之类的表达方式,帮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串联起来,让学生把自己和其他同伴联结起来。
陈辉表示,下一步准备尝试横向整合各个学科,开发涉及解决综合问题的课程,实现“从教课本知识到培养学科能力与素养的转变”。
Copyright © 2008-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