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上课就是一个人的事情,听老师讲课,听着听着有时就容易走神儿,不会的也不太敢问老师,上课时经常当‘透明人’。
在北京市十八中附属实验小学,从二年级到六年级,所有教室里的座位都变成了4人围坐。
”老师话音刚落,教室内就瞬间开启了“热闹”模式,学生们面对面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了讨论。
讨论还在进行,学生们不但成功地避开了任务单图文信息中设下的“陷阱”,还碰撞出许多新思路:有的规划出最省钱的地铁出行,有的考虑到故宫单向进出,有的想到了水立方正在改造……在这节课中,老师“讲台面授”的时间也就10分钟左右,大部分时间同学们议得热烈、评得认真。
“以前上课就是一个人的事情,听老师讲课,听着听着有时就容易走神儿,不会的也不太敢问老师,上课时经常当‘透明人’。
课桌椅摆放的变化,带来课堂学习氛围的变化,而最有感触的就是学生们。
”老师话音刚落,教室内就瞬间开启了“热闹”模式,学生们面对面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了讨论。
”十八中附小教学副主任陈辉告诉记者,从2017年十八中附小就开始探索“学习共同体”模式,教室空间结构变化是第一步,每位班主任都克服了很大困难,在自己班里“排兵布阵”,桌椅码放采用4人对坐或“飞机形”模式,取代以前插秧式“排排坐”的形式。
Copyright © 2008-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