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这是科创和创投的新起点、新篇章!”陈冠华认为,香港的国际金融地位,深厚的科研沉淀及人才培养,配合大湾区的产业基础,将会促使大量人才涌入,同时,规划将为香港及大湾区发展带来新空间、新机会,激发香港与大湾区城市合作的新形式和新内容。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曾说过,建设大湾区的关键在于创新。
“要解决单一城市单元所不能解决的问题,比如污染共防、环境共治、产业协作等,必须各方协商合作,携手共赢。
此外,各个城市关注于自身的发展重点,特别是产业方面,希望国家能支持某一种产业,某个产业集群,某一个项目在某个地方落地,明确每个地方的发展方向。
然而,物理空间拓展的背后,需要人员、物资、资金、信息的便捷有序流动,而在这一过程中,还存在诸多有形和无形的壁垒。
”王福强说,也正因为如此,在规划纲要中,只对四个中心城市予以定位,对于其他各节点城市,只是从总体上指出了一个方向,并没有强制要求珠江东岸一定是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珠江西岸一定是先进装备制造业为主,“规划纲要”中作出这样的安排也是考虑与广东省现有的产业规划进行衔接。
在“规划纲要”中,香港、澳门、广州、深圳被定位为中心城市,“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继续发挥比较优势做优做强,增强对周边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而从未来的愿景来看,大湾区将实现从行政区域发展的模式,向功能区域发展模式转变。
而在建设海洋强国的过程中,大湾区应有所担当。
比如广州在基础研究领域有一定的优势,深圳在创新链的前端和后端都有一定的优势,因此可以对相关科创成果进行转化。
Copyright © 2008-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