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周刊:在大湾区内,如何实现要素的便捷流动和优化配置?
当初提出“一地两检”的思路和做法时,香港政府没有意见,但一些人提出反对意见,认为“一地两检”就意味着中国内地的边检人员要到香港去。
建设好大湾区,关键在创新。
在粤港澳大湾区,如何通过和港澳的合作,学习港澳的经验,对于构建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开放性经济体制,推动内地的体制完善,深化改革,将具有示范作用,从而有利于各种要素的流转。
这背后高效运行的大数据智能风控系统离不开科技实力的强力支撑,比如反欺诈系统基于人脸识别、设备指纹、生物探针、星网关联等技术,目前已有效阻断黑产攻击、冒用申请等超过330万次风险欺诈攻击;信贷决策系统则运用人工智能等技术,秒速批核“千人千面”的贷款利率、额度。
中国新闻周刊:规划提出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突破,具体指哪些领域?
此外,大湾区也具有政策优势叠加、发展平台众多、内地与港澳产业结构互补、两种制度互为支撑等优势。
且须经由企业自我申报、提交申报材料、专家评审、认定报备、公示公告等多个程序。
辐射国际、国内的对外通道正在形成,以口岸为节点,由轨道、公路、水运、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组成的跨界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得以发展完善,湾区内通达率进一步提高,交通枢纽功能初步发挥。
具体梳理一下,这些机制包括区域合作的机制,科技合作的机制,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的机制,社会保障机制,社会发展机制,方便港澳人员到内地创业就业投资等机制等,通过机制创新,才能开展实施。
Copyright © 2008-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