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3点40分,东六环附近的一所小学外接孩子的家长探着头望向校内。
这种方式出现在放学之后,可以视为一种社会服务,家长可以自行选择参加与否,这样的方式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免除家长的担忧都有益处。
霍先生的孩子每周在学校参加一次由校外机构提供的兴趣班,是免费进行的课程。
”机构中也开设有书法班等兴趣班,需要额外收费。
张先生并未报名校内托管班,而是将孩子送到了校外的“小饭桌”。
5点半接到孩子的时候,孩子将书包递给韩先生时,时常会说一句“我终于自由了”。
“我也很矛盾,没想好要不要继续报名,真不希望他在学校一待就那么久,但是家里的情况又有点不允许。
但就算是5点半,对于家长张先生来说也很难实现自己接孩子放学。
与张先生一样,一些家长也选择了“小饭桌”的方式。
刘先生所在的“小饭桌”每天下午放学时,都有两辆车在校门口接学生。
Copyright © 2008-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