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妈的烦躁突然消散,姥姥的话又浮上心头,她赶紧抱着孩子连声道歉。
”情绪上,家长的吼叫可能造成孩子焦虑、胆小、抑郁、晚上睡觉不踏实等;心理方面,长期“吼叫”将降低孩子自信,厌恶学习。
鹏鹏妈回顾了陪孩子走的这一路,总结了一个规律:一、二年级时,总是“吼”孩子的坐姿和学习习惯;三、四年级时,总为孩子作业的对错上火;到了五、六年级,能把她惹急的,通常是孩子的学习态度。
虽然她和鹏鹏爸都是博士学历,但她自认为并不是“鸡血”妈妈。
昭昭则认为妈妈脾气太急,“吼叫”不仅影响自己的学习状态,更可能影响学习兴趣。
小小妈已“戒吼”了三个多月。
相比之下,昭昭妈的“戒吼”行动显得较为失败。
“我最生气的是他的态度,这不是超纲的题,我讲着他还不认真听,一边摆弄着水杯,心不在焉。
Copyright © 2008-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