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能不能这样施教授,我提一个要求捐一千万,我夫人来的时候,一起吃顿饭,我说当然可以。
我可以毫不犹豫地讲,为这个百分之一万我也不回国。
在美国,施一公有着广阔的事业发展前景和优越的生活条件,但是2007年,40岁的他却作出了一个让许多人不解的决定:全职回国,回到母校清华大学。
2009年之前的25年里,清华大学生命学科在《科学》和《自然》期刊一共只发表过一篇文章,而在2009年之后的八九年间,清华大学却在这两本顶级期刊上发表了80多篇文献,通讯作者、第一作者均来自清华大学,这几乎可以说是大学发展的奇迹。
他过了几天跟我讲可能三千万有点难今年,我捐一千万,我还是很感激。
1967年,施一公出生于河南郑州,父母给他取了一个富有时代特色的名字:一心为公。
大会主席团由176人组成,王晨为大会秘书长。
施一公:这些突破可以让我们中国人自豪,哥德巴赫猜想值几块钱?牛顿的三大定律在当时值几块钱?或着说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你可以量化吗?当然是不可以的。
施一公:这些突破可以让我们中国人自豪,哥德巴赫猜想值几块钱?牛顿的三大定律在当时值几块钱?或着说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你可以量化吗?当然是不可以的。
施一公:改变我的母校,改变清华的学生,希望三分之一的清华学生能够在个人奋斗实现自我价值的时候,脑子里有一个大我。
Copyright © 2008-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