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文明传承通过改革开放而激活,成为中国智慧的重要源泉。
在美国,施一公有着广阔的事业发展前景和优越的生活条件,但是2007年,40岁的他却作出了一个让许多人不解的决定:全职回国,回到母校清华大学。
施一公如此描述理想的大学:“我们希望五年以后、十年以后,这里可以聚拢一大批世界顶尖的科学家,在这里从事最尖端的科学研究,做出最有意义的科学成果,培养最优秀的青年学生,用自己的才智尽情地探索科学知识前沿,推动人类进步,造福全世界”。
记者:那段时间脑子里全是钱吧?
普林斯顿大学方面认为我回国就是因为拿钱拿得更多了,待遇更好了。
一次谈话激发办学梦想 中国要为世界科学做出更大贡献
他过了几天跟我讲可能三千万有点难今年,我捐一千万,我还是很感激。
这个理念的实施,源于2011年欧美同学会上的一次谈话,那个时候,施一公是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院长,国家千人计划联谊会的会长。
Copyright © 2008-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