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外部环境怎么变,加大创新力度,是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阿巴斯当天同伊总理阿卜杜勒-迈赫迪举行了会谈。
此次荣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的“先进纳型卫星设计制造及应用”项目由清华大学尤政院士主持完成。
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刘忠军教授主持完成的“3D打印钛合金骨科植入物的临床应用与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获一等奖,成果基于3D打印钛合金技术, 开发了3D打印髋臼、脊柱等系列产品,是目前我国可以商业临床应用的3D打印金属植入产品,已在全国550家医院推广,树立国产骨科高端植入物品牌,近三年实现直接经济效益1.2亿元,提升北京高端医疗器械产业的技术水平,带动我国面向医疗领域的增材制造全产业链发展。
据统计,2018年获奖完成人的平均年龄为44岁,40岁以下青年科技人才占比达45%;212项获奖成果中,有80后、90后参与的成果达189项,占比89.2%。
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张烜教授主持完成的“自身免疫病发病机制和诊疗关键技术的创研和应用”项目获一等奖,成果对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机制和诊疗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而系统的研究,从宏基因、分子、细胞和免疫影像等多维度、全链条建立自身免疫病诊断模型,并发展了自身免疫病治疗的中国方案和技术,相关成果在全国30多个省、直辖市的数百家医院推广应用,显著提升我国自身免疫病早期诊断和临床治疗水平。
由北京诺亦腾科技有限公司完成的“多功用人体动作捕捉技术的研发与应用”项目获三等奖。
其形成一系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低成本高精度动作追踪及动作捕捉产品,应用于动画特效制作、拍摄预演、运动训练康复、虚拟现实等多个领域。
“高精尖”增动能 促高质量发展
Copyright © 2008-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