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一公:我当时去英国使馆签证很受刺激,一进去看排队,那些签证官爱答不理,填表一次不行打回来再去一次,他不尊重你。
他说能不能这样施教授,我提一个要求捐一千万,我夫人来的时候,一起吃顿饭,我说当然可以。
我一听我就愣了,因为创始捐赠人的门槛很高,要有一个亿的协议捐赠金额。
普林斯顿大学方面认为我回国就是因为拿钱拿得更多了,待遇更好了。
中新社记者 侯宇 摄
施一公其人 地道的学霸!
在美国,施一公有着广阔的事业发展前景和优越的生活条件,但是2007年,40岁的他却作出了一个让许多人不解的决定:全职回国,回到母校清华大学。
尤其是在国外,这种冲突往往来得更加剧烈,也是促成他回国的原因之一。
在筹款的过程中,几十年没离开大学校园的施一公进一步了解了中国的社会现实,也了解了中国的企业和企业家。
所以像我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会不回国呢?
Copyright © 2008-2018